小程序不适合公关活动的几个观点

日期:2020/4/1

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对公关活动这把锁,小程序并不是合适的钥匙。

第一,就小程序本身的定位而言,本来就不是服务媒体的合适工具

1、张小龙在小程序诞生之日就表示:小程序的核心理念是“用完即走”;而公关活动,则只是企业与媒体建立关系的一个起点,或者长期沟通中的环节之一,若记者“用完即走”,后续的服务怎么办?

2、微信的愿景是“连接一切”,在其产品矩阵中,负责连接人与人、连接人与信息、连接人与服务、连接人与工作的,分别对应的是微信、订阅号、服务号、企业微信;小程序肩负的任务是打通线下场景,连接“人与物”。所以我们看到,在助力电商零售方面,小程序已建立了非常丰富的生态,但在经营长期、深度关系方面,至今并无精彩案例。公关活动所要的是连接“人与服务”,这是服务号而非小程序所长。

3、小程序强调“克制”、“用户主动”,而企业与媒体的关系,除了需要为记者的自助服务提供便利,主动向记者提供信息服务,才是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——但这反而是小程序无法提供、甚至刻意回避的。

4、小程序主打轻量、小,要求上传的开发包大小不能超过2M。这一限制决定了面向媒体记者的一些追求品质、细节的复杂应用,很难在小程序上实现。

第二,就公关活动的应用场景而言,用小程序很难满足业务需求

1、向媒体发出活动邀请,小程序做不到。小程序不允许像公众号一样主动给用户推送信息,只能等用户采取特定交互行为后,才能进行回应。如果硬要用小程序,只能是借助其他渠道向媒体发出邀请,然后让媒体找到小程序,再填写回执——这究竟是给媒体提供方便,还是故意制造麻烦呢?

2、向参加活动的记者推送日程提醒或临时通知,小程序难以支持。同样是由于消息推送能力的先天不足,小程序在支持公关活动这一环节方面也是勉为其难。当然,微信官方并非没有赋予小程序一定的消息推送功能,但是对这些功能的应用却又都增加了很严格的限制。比如,通过“客服消息接口”来发送消息,就要求必须在产生交互行为的48小时之内才能调用。有了这些限制,如果硬要用小程序推送日程提醒或临时通知,将很难保证参加活动的所有记者都能收得到。

3、在下载、转发活动资料方面,小程序受到很大限制。一开始,小程序根本不提供Word、Excel、PPT、PDF文件上传功能;去年以来虽然有了改善,但目前在IOS手机上仍无法实现下载和转发。这对一般用户来说,倒也没什么,但对于媒体记者来说,却是很大的不便。

4、跳转视频直播链接,小程序很不方便。2019年,小程序从最初的禁止跳转外链,逐步开放外链,但每个外链都需要到后台“开发设置”里添加业务域名,并且最多20个,每添加一个都需要下载校验文件,对一般非专业客服来说,应用起来有一定难度。

5、为媒体提供交通路线、天气预报、购物餐饮等便利信息,小程序充满不确定性。在基于服务号开发模式下,这些应用只需添加外链跳转过去即可;而在小程序模式下,则跟视频直播链接一样,也要到后台“开发设置”里添加业务域名,下载校验文件,满足微信相应的规范要求。最终能否真正落地应用,很难保证。

6、活动资料在PC端打开、编辑,小程序仍力不从心。以往版本的微信PC端,收到小程序只会提示“不支持的消息,请在手机上查看”。2019年8月,微信PC端2.7.0.65测试版发布,终于支持在PC端打开小程序了,但仅支持Windows系统。看来,在小程序继续完善之前,很多媒体记者还只能在手机上预览活动资料,但企业为媒体提供资料的目的,难道只停留于让其预览吗?进一步下载、编辑、扩散才是关键啊!

第三,就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而言,单独开发小程序用于公关活动是一笔极大浪费

1、开发成本方面,小程序与APP相比,主要是少了IOS和Android版本的区分,但前端、后端毕竟都是少不了的,因此开发成本上即使比APP少,整体也相差不大。

2、维护成本方面,小程序即使是更新一个很小的功能,也需要重新打版本,经腾讯审核后才能正式发布应用,与服务号、企业微信相比,对专业技术团队的依赖更强,维护成本也就相对更高。

3、项目收益方面,企业花了很大代价开发小程序,如果是用于一个长期可持续的项目也就罢了,但遗憾的是,小程序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其很难应用于跟媒体的日常沟通。所以,公关活动小程序即便不是打水漂,其大概率的命运也会像烟花一般,闪耀过后即寂灭。

4、更尴尬的是,活动结束后小程序该保留还是下架?保留吧,实际上无法支持与媒体的日常沟通,是浪费;下架吧,已经通过活动沉淀的媒体资源,弃之不用,同样是浪费。

毋庸置疑,小程序是款非常成功、也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工具。但仅就目前而言,用于公关活动的确不太合适。当然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过程,我们也将继续对小程序的进化保持关注。


火了云二维码.jpg